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和平捍卫。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塔里木大学农学院组织师生在学院报告厅共同收看大会直播,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致敬伟大胜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这场阅兵历时约70分钟,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分列式环节中,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展示了国之大器的威严与现代化军队的风采。
观看现场,师生们为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姿热血沸腾,为抗战精神的激昂传承心潮澎湃,更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光明前景满怀信心。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示,激励着师生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农业科教战线上不懈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万素梅教授受邀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她表示,今天是一个值得我永生难忘的日子,我有幸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看了盛大的九三阅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激动人心。阅兵场面庄严恢弘,深深感受到祖国发展的蓬勃力量、经济实力的持续跃升、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让我倍感振奋与自豪,更感重任在肩、催人奋进。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胡杨精神,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为兵团特点、南疆特色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农学院力量。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翟云龙教授表示,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看到了我们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大和跨越式发展,令人深受震撼,备受鼓舞。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乘势而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扎根南疆大地,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新贡献。
农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文卿琳表示,阅兵场上的每一步正步,都在重响先烈以生命践行的民族大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在当前农业强国建设征程中,麦类作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根基,种业创新就是新时代的“粮安战场”。我将传承这份精神血脉:以攻坚克难的决心投身麦类作物改良育种,在盐碱地上打响“夺粮战役”;带领学生弘扬抗战精神和胡杨精神,把论文写进泥土,为端牢中国饭碗培育敢打硬仗的农业新军。
植物保护系教师陈文表示,今日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心潮澎湃,深受震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顾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强调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令人倍感振奋。作为高校教师党员,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实际行动,立足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本职岗位,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资环系教师罗德芳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新时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作为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我要立足本职岗位,致力于新疆盐碱荒漠化治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教学中,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科研和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农学2022级本科生杨彦荣表示,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活动,我心潮澎湃,深受震撼。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不仅展现着如今的强大军事实力,更昭示着我们守护和平的坚定力量。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才换来今日安宁。作为一名农科学子,我会把这份震撼与感动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履职尽责,弘扬和传承抗战精神和胡杨精神,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2024级研究生代表杨继邦表示,作为一名农业方向研究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心潮澎湃,深感重任在肩。80年前,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农科学子更应铭记历史,将抗战精神融入强农兴农的使命中。当前,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我们要立足专业,潜心科研,勇担攻克农业“卡脖子”技术的重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为确保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青春力量,这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坚实的承诺。

文/汪志强 摄/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