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农业低碳行动
为响应我国提出的“碳达峰与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为南疆绿色低碳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塔里木大学暑期“三下乡”农学院社会实践团农业低碳行动队,紧扣“双碳”目标的战略需求,整装再出发,2022年9月15日在农学院陈国栋老师、李玲老师以及胡强老师的带领下,在阿拉尔市周边团场开展了线下实践活动。
![](/__local/6/93/05/3021632C0289942173F19FD70F3_FB51E6E8_23C4A.jpg)
本次活动以聚焦低碳农业,助力农业碳中和为主题进行实地调查,呈现出当地农村农业真实的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向居住的农户宣传科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的相关知识,旨在使低碳意识深入农村,深入基层。
![](/__local/0/BA/6F/E0D1713DD666B70AEE6B61DB310_E7FB5768_30D17.jpg)
种养结合这是典型的低碳生态农业模式,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团队来到农户的种养结合型的循环种植田中。在梨树下进行养殖畜禽,充分的利用了空间资源。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分离的模式相比,该模式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肥水资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__local/D/79/97/B79C6514F7EC8E4D8C6C4E3EEDD_0113FFA2_276CF.jpg)
![](/__local/F/45/56/C57E487B5F055C789C2E28B8D1E_63180C06_1DFAC.jpg)
梨树为火鸡和鸭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动物们的粪便有效的成为了梨树的肥料。这样有效降低了饲养、种植成本,也使其走上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地头团队成员与农户进行了探讨和访问,咨询了该模式下农资投入使用情况。随后团队又来到当地农户的糜子地进参观调查。
![](/__local/8/AC/D8/37698A9BD64AC186AFA18DB547C_4B84C79D_13F8B.jpg)
团队来到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走访和参观,新疆阿拉尔棉花科技小院就是依托该公司的。团队对部分生产过程进行参观,使得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生产方法,并且深刻领悟到吃苦耐劳、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农科精神。
![](/__local/1/9E/7B/3A32C3F1A3A66AE09CA5BD637E2_46FDB598_18785.jpg)
![](/__local/B/69/23/95DDE6F5BBC9BFF904B590B5311_0399F864_176DD.jpg)
针对团队前期活动的线上和线下的调研结果了解到,农户们对于“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的了解比较浅薄,无法再生活中以及农业生产实践中重视碳排放的问题。团队在阿拉尔市胡杨河公园以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展开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农业的科普宣传。
此次活动,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收获满满。在塔河之畔,乡野之间,农业低碳行动队的每一位成员,作为中国新时代的胡杨学子,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入基层,用实践之躯,服务最基层的农民群众,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农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李田甜 摄/孔瑞娅 候金枚)